登山新手必備物12件-郊山篇
台灣最盛行的戶外活動不外乎就是登山、露營,台灣是一個多山的島嶼,在不到3.6萬平方公里的面積上超過3000公尺的山脈就有268座,更別說是3000公尺以下的山有幾座了。
秋高氣爽,陽光和煦、氣候穩定的秋季,正是適合登山健行的好季節。
而裝備,是登山健行時很重要的工具,而登山又會因為爬山的行程不同攜帶的裝備也會有所差異。
今天我們就來談新手想爬郊山步道,所需要的健行裝備有哪些呢?
郊山步道健行,所指單天可以往返、步道狀態良好、路跡清楚、不需陡上陡下的郊山步道。
EX:三峽鳶山、內湖金面山、七星山。
1.輕量登山包
20L左右的小背包,在行程不需要攜帶過多裝備時,盡量以輕量的裝備為主。
2.頭燈
就算是登山健行也要養成習慣帶頭燈或手電筒,因為可能會遇到行程超出預期或是迷路的情況,
頭燈有助於夜間行進的安全,在黑暗中光亮也能給人心理上的支持。
使用時可以空出雙手,比手電筒來得便利許多。
3.登山鞋
打球要有球鞋,跑步有跑鞋,當然登山也要有登山鞋!
而登山鞋最重要的機能有三種
1.防水性:就算遇到下雨,也能保持鞋內的舒適。
2.抓地性:齒痕較一般運動鞋來的深,能有好的抓地效果,避免滑倒。
3.高筒鞋款能提供腳踝的較好的保護效果,避免腳踝扭傷。
4.登山襪
一樣道理,登山也有專屬登山襪。
有兩個大重點
- 登山襪襯墊保護的作用,避免長時間走路鞋子磨腳。
- 快乾的特性能保持雙腳的乾燥,舒適、不易產生異味,而且能避免水泡的生成。Ex.羊毛襪
此外穿著高筒鞋特別要注意襪子的高度要高過鞋筒,以免摩擦的不適感。
5.雨衣
突如其來的午後雷陣雨,很可能會濕透全身,所以需要雨衣來減少變成落湯雞的情況。
爬山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保持身體的乾燥。身體潮濕的狀態,有可能因風寒效應導致失溫,雨衣也能提供較全面的防水效果。
6.內層:排汗衣
內層的三大訴求:吸濕、排汗、快乾
建議選擇聚酯纖維材質,速乾,快速吸濕排汗,避免失溫。
爬山最重要的就是身體保持乾燥,而吸汗又舒適的棉質衣物,較為不適用,
棉的吸水能力雖然強,但是乾燥需要花非常長的時間,一旦潮濕,在低溫的環境下會讓身體長期處於濕冷狀態,嚴重時可能會造成失溫。
7.中層:保暖衣
中層是以保暖為主,在郊山步道健行上可以選擇要或不要,但還是要記得洋蔥式的穿著
建議也是以聚酯纖維布料為主的刷毛保暖衣。
8.外層: 防風防水衣
著重防風、防水(防雪雨)、透濕、透氣、輕量耐磨等功能。
而防水透氣技術最知名的就是GORE-TEX ® ,除此之外也有非常多的技術像是HyVent™、Hydropro、DAYVENT。
9.登山杖
許多人在郊山步道時不會使用登山杖,但其實有登山杖能夠減少許多膝蓋的負擔呢!
尤其是下坡的路段,提供身體一個支撐的輔助,減緩膝蓋的受力。
10.水與隨身糧食
水是提供人類基本能量的必要物,在大量流汗的情況下,水能減少脫水、中暑的現象。
此外也可以在水里加點鹽,幫助身體吸收水份,避免行進間因大量流汗鈉離子流失,同時保持電解質平衡。
隨身糧食會盡量以輕便攜帶且能夠快速補給能量為主,像是堅果、水果、巧克力等等。
11.導航工具
地圖、GPS、指北針、高度計
雖然現代的智慧手機有許多的登山導航功能,但我們還是要做好萬全的準備,
若手機沒電或是沒有訊號的情況下,還能仰賴指北針、地圖等工具,在迷路時,掌握自身所處位置,規劃路線。
12.急救包:
急救包需具備可以處理水泡、小傷口以及蚊蟲叮咬的基本藥品與止痛藥,再加上個人特殊需求的個人藥品。
以輕量且可以快速包紮的裝備為主。
秋天來到,天氣也變得舒服許多,三峽有很多郊山可以去走走爬爬,對新手來說,可以累積登山經驗值喔!
參考文獻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