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/19 野營初體驗,始於春天的泰崗 (上)
3/19 野營初體驗,始於春天的泰崗 (上)
文 / YS Chen
位於新竹縣尖石鄉秀巒村的泰崗,別名泰耶干、泰亞干,
泰雅族人稱Pn-gyan wagi的泰崗部落 ,則有「日照充足之地」的意涵。
知名景點泰崗溫泉位於泰崗溪上,為弱鹼性溫泉,水溫約43~54℃,
原始溪谷環境與自然美景,吸引不少戶外愛好者前來露營、戲水泡湯
出發之前
某天下午的阿爾卑斯戶外店裡,R和W正在討論即將成行的泰崗野營計畫,
轉過頭,他們問我要不要一同前往。
然而當時我對野營可是一點概念也沒有,腦海中閃過Discovery頻道《原始生活21天》的節目場景,
全身沾滿泥土的求生者在野外尋找水源、砍柴生火、吃昆蟲果腹...
強迫自己停下不切實際的想像,還是不禁問他們:「需要什麼條件嗎?」
他們笑著告訴我,反正想去就跟著走就對了。
回過頭來紀錄這次泰崗溫泉之旅時,我才想起了旅遊文學著作-<轉山>中,
作者謝旺霖寫著:「當我出發時,我才會知道我已經準備好了。」
儘管無法與書中敘述的西藏壯遊相比,我仍認為,大大小小的旅行中,最難的 也許還是出發。
起程,新竹泰崗野溪溫泉
三月十九日,正午時分天氣晴朗,大夥一行人在阿爾卑斯店裡集合,
整裝完畢後,開車前往新竹,向我們的目的地-泰崗野溪溫泉出發。
下了高速公路,駛離市區,經過內灣老街,由竹60鄉道進入尖石鄉,
一路上經過青蛙石、那羅、宇老、田埔、秀巒等區域,
山路蜿蜒,一小時的路程不算長,卻還是暈了車。
我試著打開窗戶,將注意力轉移到外頭景色,
山霧多少舒緩了失衡的感官神經。
隨著目的地抵達,身體的不適,也在控溪吊橋入口前停了下來。
從控溪吊橋到泰崗溫泉處大約要走四十分鐘山路,
加上三十分鐘沿岸而走的水路。
與我們同行的陳大哥露營經驗豐富,這是他第一次野營。
在車上聊天時,發現他早已經上網做過功課。
要往哪走,需要什麼裝備,他心裡都已經有了底。
上山時也是他腳程最快,穿著泳褲與水陸鞋,走在最前頭,讓我這個年輕人自嘆不如。
S是店裡的常客,平常喜歡騎車到處玩,這次也是攜帶週全,
揹著大背包,手中還提著保冷袋與Gopro,與身手矯健的R走在前方。
對我而言,爬山最難的不是因為背上負重感到疲累,
而是畏懼下坡和窄徑所帶來視覺、與腳步上的落差感,
不算難的山路,卻走得過分小心。
幸好在同行夥伴的引導和耐心等候下,一步一步抵達了溪邊。
紮營,體驗泰崗溪的冰與火
我們是平日去的,溪谷內沒有假日遊客的喧囂,
只有一位大哥不知多早之前就到這裡泡湯,一人獨享世外桃源。
我們選了個適合的空地,便卸下裝備,趁天色暗之前紮營、搭設天幕。
安置好戶外的家後,我們像極了在都市悶壞的小孩,因溪水的澄淨與冰涼而雀躍不已。
有趣的是,明明是同一條溪,隔幾步,可以先感受到冰水逐漸變溫,
接著就是從溪底石縫冒出的熱泉。
用大鏟引流堆砌,便圍出一座座溫泉池。
大家紛紛泡入溫暖的池裡,在暮色與山巒圍繞之中,舒緩一天下來的辛勞。
晚餐,各有風情的戶外餐桌
夜幕低垂,三月的風涼得恰到好處,點上營燈,大家陸續開始準備晚餐。
陳大哥燉起用料豐富的海鮮鍋,S擺出講究的戶外餐具,說要做西式義大利麵與燉飯給大家吃。
我們其他三人顯得偷懶了點,決定用鹹豬肉、泡麵加雞蛋和炒年糕來解決這餐。
豐盛也好、簡單也好,在戶外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換一頓溫飽,
享受野餐以及分享彼此料理的樂趣,便已心滿意足。